阿什卡国际油气软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建模数模 裂缝描述 盆地模拟 数值试井 非常规 微地震 RMS软件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开发地震 石油天然气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中化集团 蒋洁敏 王宜林 傅成玉 盆地模拟软件 沉积演化软件 油气资源远景评价 沉积层序模拟 非常规地震解释 微地震 地震反演 地震AVO分析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四维地震 甜点预测 井间地震 页岩气开发技术 煤层气开发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 裂缝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动态分析 辅助历史拟合 试井解释 生产测井解释 生产动态分析 小井组快速数值模拟 建模数模成果规范化存储与应用 井筒节点分心 随钻数据实时传输 石油软件公司招聘 招聘信息 客户经理 项目服务 勘探开发 叠前同时反演 OpenFlow TemisFlow Dionisos PumaFlow interwell headwave transform IFP 法国石油研究院 KAPPA公司 ROXAR公司 Ecrin saphir topaze rubis emeraude tempest CougarFlow Amethyste restudio 斯伦贝谢 schlumberger 兰德马克 landmark Geoframe eclipse ofm peoffice neable ess ecs ees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海油 CNPC petrochina sinopec cnooc sinochem 测井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 建模数模一体化 勘探开发一体化 地震地质油藏一体化 阿什卡公司招聘 油田工程服务 油田项目研究 软件代理 独家代理 阿什卡航空 最好的石油软件公司 最大的石油软件公司 阿什卡论坛 阿什卡年会 阿什卡公司官方微博 阿什卡公司官方网站 阿什卡公司地址 阿什卡公司电话 周晓舟 裘怿南 王家华 王佳华 SPE石油工程师协会 SEG地球物理协会 中国石油学会 大庆油田 新疆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吐哈油田 吉林油田 辽河油田 冀东油田 玉门油田 华北油田 塔里木油田 大港油田 青海油田 BGP石油物探局 勘探开发研究院 采油厂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中海油上海分公司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 中海油广州分公司 中海油研究总院 待遇最好的石油软件公司 待遇最好的油田项目研究公司 最有实力的石油软件公司 业绩最好的石油软件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华东石油学院 西安石油学院 成都地质大学 西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 油藏工程师 最好的地质建模软件 地质建模软件对比 导演李安 李双江 中国好声音 我是歌手 李天一 蓝可儿 西游·降魔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楼主: HJZhang

[转]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超长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即使有房市与股市这2 个货币蓄水池,还是在2007 年爆发了第一次恶性通货膨
胀,管理层又是大规模收缩流动性(货币政策从紧),又是通过股市蒸发财富,好不容易在
08 年控制住通胀,嗯,我们又遇到次贷危机,在动作要快,出手要重的指导下,4 万亿大单
加10 万亿信贷一起砸下去,结果就是恶性通胀很快就卷土重来——2010 年到现在物价飞涨
的情况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好吧,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5 次恶性通胀的历史。嗯,在货币超发已经成了常态的情况
下,宏观决策稍有失误,恶性通胀这条恶狗就会跳出来咬我们一口。而且货币盘子越大,这
条恶狗就越不好控制。现在问题就出来了,改革开发30 年,我们的货币供应平均下来大概
是25%—30%的速度增长,而我们的GDP(财富增长)却是10%以内的速度,这样算来,
我们的CPI 应该年平均保持在2 位数的水平,但是,30 年来,我们实际CPI 只有5-6 个年
头达到2 位数,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除了货币蓄水池的作用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将近65%的
高储蓄率!因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老百姓有点钱都存进银行了!高储蓄率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央行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流通需要,不得不得增发货币来对冲存进银行的钱,这
使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事实上得以高估;最可怕的是银行高达32 万亿的存款已经成为达摩克
利斯之剑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这个笼中虎一旦跑出来,就不是咬人的问题——是要吃
人!(32 万亿存款只要20%,6 万亿流出来进入民生领域,我们现在的物价立刻就会上涨100
倍!)
老虎会不会跑出笼子来吃人,决定于笼子是否牢固——令人痛苦的是,这个笼子现在越
来越让人难以放心。居民存款即使考虑到贫富差距大也有20%属于普通老百姓的存款——
这个存款在我们社会保障体系很薄弱的情况下,就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应急款——最不让人
放心的恰恰就是我们居民存款很大程度属于“应急”款,一旦出现普遍性的“急”事,就不
得了了。
比如,如果2 位数的通胀长时间(2 年以上)得不到控制,使老百姓产生通胀恐慌;比
如,社保出现重大问题(明天我将专门谈这个社保问题);比如,粮食出现大面积减产,使
老百姓产生供应恐慌……笼中虎都有可能跑出来,引发无法控制的恶性通胀!
文盲们不要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举2 个例子说明管理层对通胀这根弦绷得有多紧。
第一是现在的粮食价格。我们现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强行压低粮食价格来控制整体
物价水平。目前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大致是我们现在价格的2 倍!一旦出现国内粮食大面积
减产,粮食价格就很难控制住了,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带动整体物价飞快上涨,一旦市面上形
成抢购风潮(如同88 年那次),居民存款必然大量流向民生领域,从而引发无法控制恶性通
胀!大家想想,如果通胀危机不是非常严重,管理层有必要强行压低粮食价格来控制物价吗?
第二,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0 元。事实上已经非常不适应目前的流通需
要。为什么没有推出更大面额的钞票?(据说500 元人民币几年前就印好了,就是不敢投放
市场)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大面额人民币推出后引发老百姓的通胀恐慌!大家想想,仅仅是
一种满足流通需要的大面额钞票管理层都没信心投放市场,管理层对通胀这根弦绷得有多
紧!
我们的GDP 统计很可能有水分,央行发行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数据——所以,我们面
临的通胀危机可能比我描述的要严重得多。最可怕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货币超发将一
直保持着远超GDP 增长的速度。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将长期扭曲——一旦某一天
这层窗户纸被捅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惊恐的发现——我们正坐在一个复活的火山口上!
今天,我们来谈谈社保。为什么在谈社保前,我一定要单独开贴写通货膨胀的问题?就是
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社保故意忽略了通胀的因素,而且,称为社保也很不准确——我们的
政府在这个体系里如果考虑通胀的因素——甚至可以说一毛钱都没投入,相反很可能还吃掉
了一大块我们交纳的社保基金。社保,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骗局。
何为社保,大致就是5 险一金。这里,我就偷偷懒,只详细解析一下养老金的问题,其
他的,大家自己去分析。
养老金目前是这样一个模式。每月你从工资中提取8%,进入个人养老金帐户,单位提
取20%进入社会统筹帐户。到你退休时,你个人帐户的钱除以139(过去是120)逐月返还
给你,同时你还可以从社会统筹帐户中领取上一年度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0%。所以,
你届时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钱就是个人帐户/139+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0%
这个体系有点复杂,一般人很难琢磨透里面的道理。好吧,我首先驳斥一个谬论,什么
社保交得越多越划算!第一你交得越多,貌似单位也得交得更多——但是,单位交纳的要进
入社会统筹帐户,也就是说,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到时候,你从社会统筹帐户拿到的钱还
是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0%!,而自己交得越多,几十年后——即使钱还是那个数字,购买
力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那么一般交纳社保的人呢?不管你现在是25 岁、30 岁、35 岁(年龄越小越吃亏),你
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钱,嗯,最乐观的估计,大致够你一周吃饭。
嗯,可能文盲们对于几十年后通胀水平没有概念。好吧,我们换一个思路。假设你今年
30 岁(年龄越小越悲剧),晚上你突然穿越了,醒来一看,是1981 年。你现在的工资是40
元。好吧,你开始交纳社保,你每月在个人帐户上将交纳3.2 元。(文盲们可以自己去查一
查,1981 年3.2 元能达到什么样的购买力,应该大致相当于现在80——100 元水平),单位
则将交纳8 元到社会统筹帐户。连续交纳15 年(假设你这15 年工资都没增长,实际增长了
就更悲剧,也就是前面分析的,交得越多越悲剧),好了,现在是2011 年你60 岁了,该退
休了,那么,你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呢?个人帐户15 年你一共交了572 元,银行利率平均按
照3%计算,你现在帐户大致有1144 元,那么你每月从个人帐户上可以领到8.3 元——嗯,
8.3 元按照现在的物价,你大概可以买到2-3 斤大米,仅此而已。真正的大头是你从社会统
筹帐户上可以拿到当地平均工资的20%,我百度了一下,现在各地的平均工资(如果不是
一线城市),大致就是1500——2000 元的水平。好吧,你拿到的养老金就是300—400 元+8.3
元。
文盲们可以自己掂量一下,如果你现在60 岁,丧失劳动能力,你每月拿到300—400
元,你要开销房租、水、电、气,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能活下去吗?
实际上未来30 年后的情况很可能比这个例子更可怕。看看前面我写的帖子,未来的通
胀前景很可能远远超过过去30 年。而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也将被CPI 远远扔在后面。过去
10 年的历史证明,我们的工资跑不过GDP——2001 年到2010 年,我们的GDP 从10 万亿
增长到40 万亿,翻了4 倍,而职工工资呢?最近统计局也承认,只增长了2.7 倍;而GDP
又跑不过CPI——2001 年到2010 年,我们的货币投放量增长了接近6 倍!所以,我们的工
资只能被CPI 越抛越远,所以,未来30 年后,当你拿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0%的时候,很可
能实际购买力只有今天的200 元左右,至于个人帐户的钱——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更痛苦的是,就这200 元也岌岌可危。我们的社保体系是一个空转体系,也就是用今天
年轻人交纳的社保基金去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即使在目前我们还有巨大的人口红利
的时候,这个社保体系也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嗯,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人口红利,假
设一个家庭有10 个人,只有2 个老人,8 个都在外面打工,那么8-2=6,这个家庭的人口红
利就是6 个。到2020 年,我国老年化程度将达到40%,也就是说,到了2020 年,这个家
庭变成4 个老人,至少1 个小孩,最多有5 个打工,人口红利为0。到时候,真无法想象社
保怎么来维持!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这样的地区,最近上海的老余也公开承认——社保的
缺口是影响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发达地区都为社保缺口发愁,其他地方更无法想
象缺口有多大了。
所以,我们的社保出现很多荒诞的霸王条款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其一,个人养老金未交
满15 年,则不享受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待遇,个人帐户钱会退给你,单位交的钱呢?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达到退休年龄后,个人帐户的钱按照139 个月逐月退还——如果中途死亡了呢?嗯,
后面的钱也不还给你。如此总总。
就算如此,也不能弥补目前社保的巨大缺口。
怎么办呢?现在各地都在酝酿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是什么概念?嗯,红
头文件可以把退休年龄从60 岁提到65 岁,但是,红头文件能让我们寿命也增加5 年吗?好
吧,延长退休年龄实际就是坑掉了我们几年可怜的养老钱!
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还不能解决社保的缺口又该怎么办呢?嗯,下一步大概就是把20%
调整到15%吧,好吧,届时我们的养老钱大概就只能拿到150 元了。
文盲们先别激动,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社保根本不足以养老,为什么社保在
目前还有巨大的人口红利的阶段也会出现巨大的缺口?为什么?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在这个社保体系中,如果考虑通胀的因素,政府根本一毛钱都
没投入,相反很可能还吃掉了一大块我们交纳的社保基金去弥补以前的历史欠帐。从头到尾
这个社保都是我们自己的钱与企业的钱在做不同的算术题啊。那么,社保这个政府最应该承
担的基本责任,为什么又变成企业与个人的责任呢?
根源还是万恶的分税制啊!!!在90 年代,分税制让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变成70:30,
这几年地方有了卖土收入后,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大致是55:45,但是支出呢?却是20:80!
(吴敬琏数据)地方没有钱,却要把社会保障什么的都承担起来,就只能玩空手道了。
最近社保基金又要入市了——好吧,社保有了缺口,又得股民买单了!
在国外,社保的大部分责任都是由政府解决,其中国有企业至少要贡献50%以上利润。
在中国呢?社保由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又是个吃饭财政,所以就只好用企业的钱与个人
的钱做不同的算术题了。而我们的央企呢?它们一方面通过行政权利强行摄取重要领域的垄
断地位,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的巨额补贴——最近几年,我们的垄断央企获得的地租减免、利
息减免、财政补贴超过6 万亿,获得大致4 万亿的利润(多么低下的效率,多么无能的管理!),
就这4 万亿利润,央企只给国家上交5%!
这就是权贵资本的力量!这就是存量不动的现状。
好吧,我只能给大家一句忠告——真爱生活,远离社保。社保是一个伪命题,它什么都
不保。
很多同学给我发短信,要我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可以系统的学习经济学。不过我的回答可
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嗯,虽然兄弟读过很多书,经济学的书——特别是中国的兄弟基本不看,
老外的偶尔翻翻——你说我天才也好,不学有术也罢,嗯,这个我都认了。
这里给大家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经济学其实并不是特别复杂的学问。它是在社会学
基础上一种数理统计后的分析方法。简单的说,如果你对这个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特
别对各阶层的心态有基本的认识,你也可以对各种数据分析,给出你的结论——在这个意义
上,人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经济学那些花哨的理论,兄弟觉得唬人的居多,而且未必都
是真理——因为在一个特定社会总结出的规律放到另一个社会就不一定适用了,比如,东方
社会特别是中国与西方社会不管是民众素质、心态、阶层关系、体制结构就完全不同,同样
的经济现象可能隐含着完全不同的民众心态搏弈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对所谓经济现象的分析,需要对社会更深刻的洞察力。
举个例子,最近郎咸平教授抛了个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论,列举一大堆数字证明,地方政
府债台高筑,而其偿还能力远远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如果这个情况漫延开去,就很可能爆
发大面积债务危机(如同欧债危机一样)。
好吧,这一次郎咸平是真的错了。嗯,我承认地方负债很高,我也承认,地方完全没有
对其债务的偿还能力,但是,地方会爆发债务危机吗?不会!肯定不会。简单的道理一说文
盲都明白。
在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甚至国有金融机构都是绑架到一起的一个奇妙的综合体,
绑架它们的绳子叫国家信用。只要中央政府这个老大还在台上,还能撑住场面,下面的小弟
能闹出多大的事来?地方政府负债主要是欠谁的钱?是银行!对于中央这个老大来说,地方
政府与银行不过就是左边口袋与右边口袋的关系,左边口袋掏了右边口袋的钱,有多大个
事?银行会去向地方政府逼债?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甚至逼迫地方政府破产?笑话!
真当老大在后面不管事了!
所以,地方债务问题还真不算个什么问题——到了还债时间,银行一定会展期,如果这
个还不能解决问题,央行还可以宣布向地方融资平台注入资金解决债务问题——好吧,实际
就是豁免了地方债务。如果你要问央行哪里来的钱,我们央行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印钞机啊,
只要印钞机开动——钱还是一个问题吗?当年我们银行几万亿烂帐就是这么干的,也没见出
现个什么次贷危机。
中国的央行是全世界独立性最差的央行——好吧,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独立性
的央行。看看我们领导人的职务就很能说明问题——93 年,老朱的职务是国务院副总理兼
人民银行行长!真是奇妙的组合——如果放到美国,大致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兼任希拉里
的副手!如果伯南克敢这么干,兄弟估计3 天之内,伯南克希拉里都得下课。
所以,在西方任何经济学派都得承认一个常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2 回事,在中
国,这个真理变成谬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绑架到一起的一回事,一旦是“积极的财
政政策”,一定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以,在中国,你要解读经济现象,你首先得讲政治。没有这个大前提,任何解读或者
预测都是扯淡。
PS:虽然对郎咸平提出批评,不过兄弟还是经常看财经郎眼,有些课题还是蛮有意思
的。
今天我们来谈谈税收这个抽水机的问题。
中国有2 个现象很耐人寻味。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惨淡经营,在微利甚至亏损边缘挣扎。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 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 年。
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 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 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
业约10 万家,而中国有100 万家,是美国的10 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
企业更是廖廖无几。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财政收入连创新高。2007 年是5.1 万亿,2008
年是6.1 万亿,2009 年是6.8 万亿,2010 年是8 万亿,2011 年突破10 万亿大关!虽然在2008
年,我们遭遇最严重的次贷危机,大批出口企业倒闭,但是,我们的财政收入还同比2007
年保持了将近20%的增长,2011 年,因为人民币升值再加通货膨胀也导致大批中小企业倒
闭,但是,我们的财政收入依然同比2010 年保持了了超过30%的增长。
为什么我们的财政收入可以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什么我们的财政收入可以保持着远
超GDP 增长速度。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来研究这个财政的抽水机是怎么运作的。
财政收入有3 大块,分别是税收、土地收益、社保收入。嗯,除了社保是亏损外,前2
块就太厉害了。
首先看税收。
我们的税收体系不但名目繁多(这里赞一下我们税务部门,开新税的创造精神绝对是世
界第一,甚至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各级政府的工作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
税务部门的工作绝对是顶瓜瓜的),税率奇重,而且重复征税情况特别严重。
这里举2 个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是我们的营业税。假设你开了个的面点店,出售面包。一个面包卖1 元钱。这个1
元钱你就得交纳5.5%的营业税。请注意,你销售收入1 元钱已经包含了面粉白糖等原材料
8 毛的成本——也就是说,你交纳的营业税已经包含了面粉白糖等原材料的营业税。但是,
出售给你面粉的商家也得同时交纳营业税,这是第一次重复征收营业税;现在面粉的销售收
入又包括了小麦的成本,也就是说,面粉商家在交纳面粉销售收入的营业税时,已经包含了
小麦的营业税,但是,出售小麦的商家还得交纳营业税,嗯这是第二次重复征收营业税……
现在你发现一个问题,商品流通环节越多,重复交纳的税金就越多!最后倒霉的还是终端消
费者,这样层层重复征税的结果必然导致价格偏高。
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重复征税的例子。那么,企业内部呢?也有重复征税的问题。
比如你与朋友开了家有限责任公司。嗯,你的公司经营得非常红火,你每月都如实交纳
营业税。年终盘点,你们公司有50 万的盈利。好吧,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你得交纳赢
利的25%也就是12.5 万的所得税,公司还剩下37.5 万,你打算把这37.5 万分红,对不起,
税务人员又要找你了——你们要分红必须还得交纳个人所得税。请大家想一想,企业是谁的,
不就是股东的吗?企业交纳的所得税不就是股东交纳的所得税吗?股东已经交纳一次企业
所得税了,为什么还得交纳一个个人所得税呢?这不是重复征税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税率问题。这里就把企业所得税作为一个麻雀来解剖。
改革开发之前我们国家是没有民营企业的,只有国有企业。那时没有企业所得税——因
为国有企业的利润必须全部上交。83 年,我们搞了个利改税。大致意思是国有企业的利润
不必全部上交,改成以企业所的税的名义回馈国家这个投资方。当时定的税率大致是10%
——50%(按照利润额不同实行累进制税率)。
94 年,因为有了民营企业我们又对所得税进行调整。不管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只要
利润超过10 万元,一律按照33%征收企业所得税(现在是25%)。
这个税率对民营企业就非常不公平。国有企业是国家全额出资,国家拿走33%的利润
我觉得完全可以——甚至还高一点都可以,但是,民营企业出资靠自己,国家没有一分钱投
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已经正常纳税的情况下,国家还要从企业利润中拿走33%
就太狠了。
也许你要说,相同的税率是让不同的企业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好吧,我可以负责的告
诉你,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除了税收是“公平”的,其它没有一项公平过。
全社会有80 个行业,国有企业可以做72 个,外资可以做61 个,民营企业只能做40
几个。每年我们银行的贷款,绝大部分都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能到民间借高利贷,国
有企业可以享受地租减免、财政补贴等等政策,甚至上市指标大部分都给了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好吧,我引用万通冯主席的一段名言:“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
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有没有想哭
的感觉?嗯,我读这段话就想哭一场)
现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执行同样税率的所得税政策,你还认为公平吗?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税收体系中名目繁多的问题。大家一定抱怨过房价奇高。好吧,让
我来告诉你,当你花100 万买套房的时候,至少有60 万是政府拿走了,其中有一半就是政
府的税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税收名目繁多,多达15 种,其中最能体现我们税务部门创新
精神的是土地增值税。
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我卖给你一斤面粉,嗯,售价是1 元。你用面粉做
了面包,卖了3 元钱。现在我告诉你,你的销售利润2 元是靠面粉增值获得的,我要享受这
2 元利润的60%,你会如何反应?你大概就算是不给我一巴掌也要喷我一脸的唾沫。
好吧,我们地方政府把土地卖给开发商后——嗯,我们的说法是出让50 年使用权,当
开发商在土地上盖楼出售后,政府居然还要单独收一块土地增值税!最高达到增值部分的
60%。
嗯,你也许会说,这个税种是为了防止开发商暴利——文盲们,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你懂不懂,政府收取的每一分费用开发商都一定会转嫁到买房人身上!这个钱最终是消费者
买单啊。
这个荒谬的税种逻辑如果成立,我觉得我们税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嗯,比如对茅台、
五粮液完全可以征收高粱增值税,对中石油、中石化可以征收石油增值税;面包可以征收面
粉增值税;八宝粥可以征收大米增值税……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们财政收入可以几倍于GDP 增速的增长,一个税收一个土地收
益就可以轻松把国民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掠夺走了。所以,我们中小企业平均年龄不超过3
年,所以,我们一个产业工人的工资只够养活自己。最令人愤怒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还在
大放厥词,说什么我们的宏观税负只有30%,还有继续增长的需要——如果这些专家只代
表个人言论,兄弟可以大度不与计较,关键是这些专家还挂着财政部某某研究所的头衔,是
对宏观政策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我只能感到深深的担忧!
税收理论里有个拉弗曲线。大致意思是,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
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
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拉弗曲线”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
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主张政府以较低的税率,取得较好的财政收入。因为较低的税率意
味着民间经济更活跃,老百姓更富有,经济基础更牢固。这就是西方国家一遇到经济危机时
就大规模减税的理论依据。
而我们政府呢,不管什么情况,对加税的兴趣总是远远超过减税。以房产税为例。一开
始,提房产税的初衷是用房产税这个持有税种来代替契税等交易税种,后来这个说法悄悄就
不见了,也就是,我们政府打算在保持契税、营业税等交易税种情况下,再增加房产税这个
持有税种——弄半天还是加税啊!
最近上海开始试行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的税改。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减税的开始。这是
一个好的开端。但是,前景却并不乐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昨天温总理讲话精神解读,大家可以参照我在续一对土改棋局的勾勒:
"土地确权,土地实现大规模流转集约——推动农业快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有转基
因种子打底,管理层不用担心出现粮食大规模减产;农民历史性的成为有产阶层,创造了庞
大的内需同时涌入中小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通过扩权强县,一大批低附加值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正好容纳进城的农民;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与发展给农业
产业化与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掌握其中几个关键词:土地确权、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城市化、扩权强县、产业转移;
应该可以轻松解读讲话精神,兄弟就偷偷懒,不单独开贴了。
垄断央企:吞噬财富的黑洞
2010 年国资委下属央企营业额16.69 万亿,占我们全年GDP 的42%。也就是说,全国
4 成的财富被我们这些垄断央企拿走了。那么,这些拿走巨额财富的央企又给我们国家什么
回报呢?
2011 年3 月2 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明华对
记者说,他参与调研的《国有企业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居民收入远不如美
国,但一些垄断行业产品的价格,却高出很多,而美国这些行业却不一定有国有投资。同为
报告起草人的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指出:2001 年——2008 年,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累
计获得利润总额是4.92 万亿,但是,同期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少支付利息是2.84 万亿,少
支付地租3 万多亿,资源租金5000 多亿,亏损补贴1198 亿,合计是6.47 万亿。所以,2001
年——2008 年,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真实的资产收益率为-6.2%,所谓的垄断央企创造巨
额财富实际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这些垄断央企一直是国家的香饽饽。不仅行业准入上空间最大(全社会80 个行业,
国有企业可以进入72 个,民营企业只能进入42 个),而且在银行贷款、上市指标等方面总
是得到最大程度照顾,它们不但可以获得各种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垄断市场肆意提高商品
价格。
就算是这样,我们的垄断央企对社会的贡献却少得可怜。他们占有数十万亿国有资产,
拿走全社会4 成的财富,却只养活3%的适龄劳动力,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提供不到14%(如
果扣除国家给它们的各种补贴,这个数字还要大幅度下降)。
中国有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政府在民营企业中抽取巨额的税收,这些财政收入又有相
当一部分以各种方式转移支付给垄断央企,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垄断央企帐面利润,这些帐面
利润只交纳5%给国家就万事大吉,其余的就“体制内循环了”!这是何等荒谬的财富转移!
国进民退意味着什么?
据统计,2002-2010 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 万亿元增长到24.42 万亿元;营业收
入从3.36 万亿元增长到16.69 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405.5 亿元增长到8522 亿元,上缴税金
从2914.8 亿元增长到1.48 万亿元。
这一份貌似光鲜的成绩单后面藏着什么?
2009 年8 月《南方周末》推出一篇报道《央企的无边界扩张时代》,在这篇报道里,我
们看到了在央企凶猛扩张的背后,是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辛酸。
首先是央企的规模是怎么做大的。
“央企间的强强合并已不新鲜,除此之外,各类涉及央企的大小并购,也已呈合纵连横
之势。现在,地方政府也对高攀“央企”非常热衷。按照现行规定,若是地方国企被央企看
中,政府不仅不会失去税收,还可拿到大笔现金。“对接央企”已成为地方政府口中的热词
之一,各地都在以抱住央企为荣。
领导班子共谋央企对接大计,营造对接的良好氛围”、“央企对接是值得骄傲的!”、“把
对接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事项来抓”、“影响企业顺利入驻,部门一把手必须引咎辞职”
等等,像这样措辞来表达急迫心情的地方政府,全国比比皆是。
仅在辽宁一省,从2006 年至今就有近4 成的国企重新回到央企的怀抱。在环渤海的河
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区,能源重化工领域的国企官营化正风起云涌。
从 2005 年11 月开始,内蒙古800 多个小煤矿的命运就开始转变。那些年产30 万吨以
下的小煤矿,要么将被大型煤炭企业整合,要么就地消失。地方企业投奔央企之后,企业的
行政级别几乎都上升一步。市级变省级,省级变央企,或是省级托拉斯式的“小央企”……”
——摘自《央企的无边界扩张时代》
接着就是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辛酸。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和中石油斗争了多年之后,赵友山正在和老对手商谈收购事宜。这位中国商业
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会长,创办了自己的龙庆石化,高峰时拥有7 座加油站,4 万多立
方米库容的油库,以及铁路专线等配套设施,总资产1 亿多元。
这些年,他一直在代表民企不断上访。先是在盼文件,后来又盼《反垄断法》。反复失
望后,决定不干了。“黑龙江大多数民企已经被中石油收购,现在北方市场上快要见不到民
企的加油站了。”赵友山说。
西安海星集团董事长荣海有名言说:“民营企业家一定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国企有的是钱,不惜代价。”中坤地产董事长黄怒波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将央企比
作房地产市场的“野蛮人”,他甚至担心这会是“一个灾难的开始”——摘自《央企的无边
界扩张时代》
黄怒波的比喻立刻就被印证。2010 年3 月,在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在各界对高房价
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3 个“地王”,全部由央企制造!
巨无霸央企不仅在地产市场上一执万金,大规模圈地,在其他领域,也凭借自身优势肆
无忌惮的挤压民营企业的空间。
2011 年11 月《中国产经新闻》报道,虽然“财政部在中小企业减负方面动了真格”但
是,“形势却并不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央企正依托着雄厚的资本到全国各地“跑马圈地”,
“占领”当地的优势资源和市场份额,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在劲敌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从而
不得不拱手相让苦心经营多年的市场空间。”文章列举了大量例子,描绘了央企在火力发电、
煤层气、风电、医药、建材、信息、商贸流通、旅游、港口、大型围垦等几十个领域大规模
扩张。
面对央企咄咄逼人的态势,民营企业又能怎么办呢?
万通冯仑有一段名言:“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
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有没有想哭的感觉?嗯,我每
次读这段话就想哭一场)
这些央企虽然规模庞大,却效率低下,对社会贡献低得惊人。2002-2010 年,中央企业
资产总额从7.13 万亿元增长到24.42 万亿元,不过这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2002 年,央
企拿走全国25.3%的财富,8 年后的2010 年这个数字增长到全社会43%的财富,却只养活
3%的适龄劳动力,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直到2010 年才是可怜的13.45%,2001 年——2008 年,
他们在获得6.47 万亿补助情况下,只有4.92 万亿的利润,这些利润除了上交5%,其余的
都在体制内循环了!
可以看出,央企扩张得越快,对整个社会就是一场双重灾难。第一,央企占有的社会财
富越多,其他企业不得不在更少的财富份额里完成整个社会80%以上税收,养活80%以上
的人口。第二,央企扩张得越快,对金融贷款资源的占有额就越大,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不能
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民间高利贷来解决融资问题,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
危机。
2008 年,中小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是3.7%,2010 年跌到0.6%,民营中小企业几
乎在银行贷不到钱,所以,从2010 年开始一大批典当行、担保公司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生意
非常火爆,接下来就是温州老板的跑路潮。
国进民退可以休矣!央企管理思路必须彻底改革!
冰冷经济真相的后面——集中回答一些文盲问题
这个帖子本来就一个扫盲贴,没想到引起一批文盲总总猜测,什么作者背景啊,写作动
机啊什么的。看来阴谋论已经深入某些人内心。
写这个帖子背景很简单。去年11 月,我受一个朋友委托,做了个大致题目是《中国经
济与未来》的PPT,给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讲解,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及未来的机会
点——嗯,首先说明,我不是什么专家,之前很少干这类讲课的活,这次讲课也是帮朋友忙,
因为他与一些企业有战略合作关系。12 月初那段时间,恰好没事闲得蛋疼,也确实看不惯
一批文盲冒充专家夸夸其谈——这种人各种媒介上都很多,一时兴起,就依据我那个PPT
写了一系列文章。
所以,这个系列文章看起来还有那么比较严密的逻辑。因为PPT 基本可以算是一个大
纲。所以,这个帖子背景就这么简单,完全没有一些人想象这么复杂。
关于阴谋论,我非常反感什么《货币战争》什么郎咸平的观点,外面的世界远没有这类
人描绘那么险恶,即使什么金融战争也一定是在一定游戏规则下的商业行为。诚如《是什么
遮蔽时寒冰的眼睛》一文所说,这类观点是别有用心,是隐蔽为反民主辩护的工具,我们面
临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掠夺还是一种体制性的系统掠夺。
请记住,纵观人类几千年历史,阴谋从来都不能推动甚至影响历史的发展。
最近兄弟在干一件苦活,就是应出版社委托,把我这个系列帖子写成一本书。坦率的说,
写书的目的不为赚钱,这点版费兄弟真的还没怎么看上眼,写书除了个人兴趣之外最大的目
的就是为开启民智出一点力气。新书大概有15 万字,在原帖的基础上要扩展很多内容。我
会陆续把扩展的内容贴在《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后面,所以,你即使没钱买书,
也可以在帖子里找到全部内容。不过后面写的就不能是前面那种嬉笑怒骂的风格,要考虑照
顾出版的需要。
PS,几年前,在工作之余曾经因为兴趣写过几本小说,虽然都与一些网站签约,甚至
买断过,不过后来因为工作原因都TJ 了呵呵。这本书争取不TJ。呵呵
大家提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回答,我大致看了看,90%以上都可以在远贴
中找到答案。自己去寻找答案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
以后更新,基本就在《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后(昨天更新了一段),虽然文
盲们爬楼很辛苦,但是,这也算是你们追求真理的一种起码代价吧。
《中等收入陷阱:3 个药方》大家可能都没有认真结合之前的帖子来思考我的药方,这
可能是在现有体制下,最有可能要我们生活过得好一点点的出路。在陆续我恢复的更新中希
望更多人来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药方
作者:flp713 回复日期:2012-01-10 11:59:45
中国经济基本特征:增量依赖症
在存量不动,分配体制不变,只做增量来解决低端人群基本生活需要的模式下,中国经
济具有鲜明的增量依赖症特征。这种增量依赖症基本特点就是存量占有的财富越大,对增量
的要求就越高。能否完成必要的增量(比如保8)已经成了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底线。
为了完成必要的增量,经济发展必然依靠以下3 个途径:
沉重的税负。
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只能拿到GDP20%左右的财富情况下,要贡献
80%左右的税收,养活80%的人口,其承担的税负是惊人的。
我们的税收体系具有名目繁多、税率高、重复收税十分严重。往往一个商品流转环节越
高,其最终零售价中含税比例就越高。
央视二套曾经报道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运输企业从广州运输1000 多吨货物到北京,
运输费用大概是1 万多元,企业的利润只有300 多元,而这个过程承担的税费达到1200 元。
税费是企业利润的4 倍!
2011 年8 月,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
居全球第二。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万亿)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1.63 1.89 2.17 2.64 3.16 3.87 5.13 6.13 6.85 8.3
2001 年到2010 年,我们GDP 增长了3.6 倍,而同期财政收入却增长了5 倍。年平均增
速在17%以上,远超过GDP 增速。即使在2008 年遭遇次贷危机,我们出口大幅度下降,
大批制造业倒闭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收入也保持了20%的增长。
中国财政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对应的企业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就一点也不奇怪
了。
超发的人民币
存量不动,只做增量的结果,必然导致货币大量超发。
中国人民币超发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近 10 年货币投放量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货币供应 15.28 万亿
18.32 万亿
21.92 万亿
25.01 万亿
29.6 万亿
34.55 万亿
40.34 万亿
47.51 万亿
60.62 万亿
72.58 万亿
GDP 10.9 万亿 12 万亿 13.6 万亿 16 万亿 18.7 万亿 22.2 万亿 26.5 万亿 31.49 万亿
34.5 万亿 39.8 万亿
10 年时间,我们创造的GDP 大致增长了3.6 倍,钞票呢却增加了将近5 倍!在2001
年,我们大致是创造1 元的财富发行1.5 元的钞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创造1 元的财富发行
了将近2 元的钞票!
人民币超发有深刻的原因,所有原因的根源就在这个增量依赖症上。
第一,当经济增速不够,政府必然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保证增量。政府投资的钱从何
而来,大部分就靠印钞机帮忙。
第二,当内需与政府投资还不足以保证足够的增量,解决办法就只有靠扩大出口了。怎
么扩大出口?我们的办法是拉高汇率、低估人民币、提高出口退税等手段强行扩大出口,结
果就是进出口严重不平衡,央行不得不印刷更多的人民币来收购出口换回的外汇。
上述2 点原因我们将在第二章详细分析。
第三,由于大多数老百姓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拿得太少,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薄弱,
所以,中国老百姓有一个节衣缩食的传统,有点闲钱就存进银行,以倍急用。所以,我们的
储蓄率又是世界第一,达到65%的高度。
高储蓄率不但抑制了消费,而且也迫使央行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流通需要,不得不
得增发更多货币来对冲存进银行的钱。
2010 年,央行在GDP 只有40 万亿的情况下发行了72 万亿的人民币,按照M2/GDP 的
比例,应该是1 元的商品需要1.8 元的货币才能购买,通货膨胀率是80%。为什么我们没有
出现这样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就是当年我们居民储蓄总额是32 万亿。72 万亿扣除32 万
亿,正好是我们当年GDP 的数字。所以,我们1 元人民币还能购买1 元价值的商品。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居民32 万亿的存款——这个笼中虎没有出来咬人。有经济学家
做出测算,只要5 万亿的存款突然流入民生领域,后果都将是灾难性。
货币超发,虽然我们可以有总总手段控制,避免短期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只要
货币投放量大于社会财富创造速度这个基本事实存在,那么,长期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必然。
普通老百姓就不得不承担财富悄悄流失的后果。
透支资源
经济发展是要有资源支撑的。增量目标越高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当保8 增量成了压倒一
切的任务时,透支资源甚至浪费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政策选择的必然。
比如,我们为了启动内需,过去的模式是通过消费升级来扩大消费总额。从80 年代的
小家电到90 年代的家用电器,到2000 年后的房地产与汽车。发展电器还不需要占用大量的
资源,可发展房地产与汽车产业可就需要巨大的资源来支撑。
房地产开发需要土地,所以,最近10 年,城市暴力拆迁、农村侵占耕地,甚至填湖造
地、填海造地等等手段无所不用极。归结原因,无非就是要最大程度透支土地资源来支撑城
市发展,支撑GDP 增量。
发展其趁产业需要能源。所以,短短20 年时间,我们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
而且进口石油很快就超过国内石油总需求50%这个警戒线,成为进口石油依赖国。
我们的土地肥力被严重透支,仅靠农药与化肥才勉强保住粮食产量;我们的水利资源被
透支,缺水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我们的单位GDP 能耗走在世界前列,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转引一则水资源透支的资料:
2006 年9 月,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中国水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
水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昌明表示: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资源承受力的考量,华
北地区水资源超采量已超过1000 亿立方米,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
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也在同样的场合提出,由于地下水超采,我国现在大
概有60 个城市、地区已经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拿苏州为例,50 多年来累计的
沉降已经大于60 米,沉降区几乎覆盖苏州全市。无锡和常州也差不多基本上连成一片了,
这一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后果非常严重。”
尽管是如此超采,但“全国660 多个城市中有400 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有一些是严重
缺水。”周干峙说,一些城市水体普遍污染,约四分之一城市水质不安全,多数城市存在水
安全隐患。
我们透支资源的后果,也许要子孙几代人来偿还。
---------------------以上截至2012.1.10 日FLP713 的发言
发表于 2012-7-4 16: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OMG~~~真的是……我直接拖到楼底回复~~~谁能一句话概括下
发表于 2012-7-4 1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BGP-nicole 发表于 2012-7-4 16:00
OMG~~~真的是……我直接拖到楼底回复~~~谁能一句话概括下

同求~~~~~~~~
发表于 2012-7-4 16: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真相很冰冷啊同志们,你俩还不知道。
发表于 2012-7-4 16: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JGSong 发表于 2012-7-4 16:06
同求~~~~~~~~

恩,期待楼主的精彩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8: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句话回答,我的理解是,未来10年的机会:
1. 别炒股,别存钱。
2. 赶紧买房,或者去农村囤地。
发表于 2012-7-5 1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JB.Duan 发表于 2012-7-4 16:19
经济真相很冰冷啊同志们,你俩还不知道。

不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阿什卡微公益e基金,共助贫困学生。
扫描图中二维码,加入阿什卡微信即时服务平台!

手机版|阿什卡公司: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油气软件增值服务商! ( 京ICP备05022395号

GMT+8, 2024-5-18 18:33 , Processed in 1.4294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