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Dionisos地层正演模型中定义物源? 作者:尹相东
物源供应是层序发育和沉积相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建立Dionisos地层正演模型过程,物源供应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帮助研究者逼近实际的地质模型。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一般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来判断物源方向、个数和位置,根据模拟效果与沉积相模式对比优化物源供应中的岩性组成。
一、从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分析物源的个数和方向
在地震剖面可以见到前积反射结构、杂乱反射结构、乱岗状反射结构、沟道侵蚀和充填等多种反射结构。前积反射结构、沟道侵蚀和充填结构等均有利于判断物源方向。地震剖面分析发现,多处存在丘状外形和杂乱反射特征(图1),自北向南大致发育祥7物源、祥9南物源、毛1井物源、祥6物源和祥10物源。
图1 从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判断物源
二、地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方向明确物源方向
地震解释出来的地层等厚图可以判断物源方向,地层厚度等值线向盆地边缘变化的最大曲率方向即是物源方向(图2)。
图2 从地层厚度变化最大方向判断物源
三、从单井重矿物组合、岩屑组合、成分成熟度分析物源的个数和方向
碎屑岩的岩性、骨架颗粒含量及组合、砾岩含量及分布、地层厚度变化等,可反映物源方向。因此,通过轻、重矿物分析、砂砾百分含量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可判断物源方向和位置(图3)。
图3 从单井重矿物组合(左)、岩屑组合(中)和成分成熟度(右)分析物源的个数和方向
四、从各构造带典型井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分析各个物源岩性比例的变化
依据沉积相分布图确定物源个数和方向之后,需要定义各个物源的供应速率和岩性组成。物源供应速率可以由地层体积(地层厚度乘以面积)除以沉积时间获得,然后依据各个扇体规模的大小,劈分给各个物源流入点。最后,依据各个沉积体系典型井的岩性分布和沉积旋回,赋予各个时期岩性组成的变化(图4)。
图4 依据单井综合柱状图初步判断各时期岩性组成
五、从砂地比图、沉积相图中的砂岩面积比判断物源个数及砂岩含量
砂地比等值线图和沉积相是更为精确的资料,从中可以判断点物源的个数、位置和宽度,以及初步判断各个点物源的岩性比率。如图5所示,从砂地比图和沉积相图可以明显判断出至少存在6个点物源,东部3个点物源,北部1个点物源,西部2个点物源(图5)。
图5 依据砂地比图和沉积相图判断点物源个数
六、从模拟效果与沉积相图对比调整、优化物源岩性比例
物源供应参数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参数就是各地质时期物源的岩性组成,采用参数调整-效果对比-参数调整的研究思路不断接近地质实际。通过模拟效果与已知典型沉积模式的对比来不断优化参数,直至符合地质认识实际(图6)。
图6 符合实际地质认识的地层正演模型(砂岩百分含量)
(关注微信号 每期早看到↘)
--------------版权声明--------------
阿什卡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